近年来,轻工业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文件精神,12月14日,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下,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组织召开了《轻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研讨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质量标准部副主任(正主任级)王旭华出席会议并作指导讲话,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工业二部主任刘霜秋、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司长代晓慧、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马真、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张文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处长闫小良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行业相关单位,以及海尔集团、伊利集团、江苏盐业集团等90多家企业的20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产业创新处处长赵阳主持。
王旭华强调,高质量推进轻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我国轻工业品牌发展总体水平的具体要求。轻工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工作是推动轻工业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轻工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标准,能够有效支撑轻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工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以及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工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近日发表的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持续推进世界轻工强国建设》署名文章中四次提到了‘品牌’问题,指出了支撑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八大举措,其中‘品质轻工’举措强调轻工业要树立标准化思维、贯彻标准化要求。”王旭华说。
作为专家组组长,刘霜秋主持了标准的研讨工作。他建议,可以部分参考有关品牌评价的国家标准,结合轻工业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指标,突出创新性和行业性等特点。同时,标准以为行业企业服务为目的,需要统筹考虑可操作性,标准内容要进一步论证。标准也要充分体现企业的自发性,体现出团体标准先进性和引领性等特点。
会上,代晓慧、张文彬、闫小良以及有关部委司局相关领导专家,对标准内容和应用工作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24家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多家轻工优势企业的专家代表也围绕标准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产业创新处副处长李双双介绍了标准的制定情况和应用计划。与会专家代表就《轻工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内容、专家反馈意见及评价实施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交流,起草组认真听取了与会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马真表示,将按照专家的意见建议,结合标准制定程序和应用计划,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完成标准的送审和报批工作,更好地支撑轻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工作。
《轻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团体标准由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牵头,会同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在此前召开的工作启动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郭永新就该项标准制定工作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是标准制定要体现轻工行业特性,关注消费者需求;二是标准制定要与时俱进、突出前瞻性,轻工业的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设定要融合产业数字化、工业设计、文创设计、数字藏品、时尚轻工、国潮趋势等产业发展新要素;三是标准制定要体现团体性和先进性特点,将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工作与轻工百强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设计中心、传统手工艺评价等中轻联重点工作相结合;四是标准要具备可操作性,切实发挥评价标准对轻工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引领作用。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将按照“标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原则,根据专家意见加快把标准内容完善好,及时会同重点龙头企业进行标准内容的符合性验证,充分用好标准工具,以品牌竞争力评价应用工作支撑我国轻工业品牌发展建设,支撑打造更多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轻工品牌,助力行业讲好轻工品牌的故事、创新发展的故事、惠及民生的故事、走向世界的故事。
文|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